> 护栏网资料 > “人能知此乐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人能知此乐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人能知此乐”的出处是哪里

人能知此乐”出自宋代邵雍的《击壤吟》。

“人能知此乐”全诗

《击壤吟》

宋代 邵雍

击壤三千首,行窝二十家。

乐天为事业,养志是生涯。

出入将如意,过从用小车。

人能知此乐,何必待纷华。

《击壤吟》邵雍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击壤吟》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击壤三千首,

行窝二十家。

乐天为事业,

养志是生涯。

出入将如意,

过从用小车。

人能知此乐,

何必待纷华。

中文译文:

打击土坛三千次,

行窝二十家。

乐天是我的事业,

培养志向是我的人生。

自由进出随心意,

过客用小车代步。

人若能明白这种乐趣,

何必等待纷繁华丽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邵雍对于追求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态度。诗中的\"击壤三千首\"指的是击打土坛,象征与自然亲近,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。\"行窝二十家\"表示在不同的地方居住,游历世间,体验不同的人生境遇。

诗中的\"乐天为事业,养志是生涯\"表达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心宁静的信念。他认为人生的事业应当是追求乐天心境,培养个人的志向和追求,而不是被世俗的名利所牵绊。

\"出入将如意,过从用小车\"表达了作者在追求自由和宁静的过程中,能够自由自在地行动,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。使用小车也体现了简朴的生活方式。

最后两句\"人能知此乐,何必待纷华\"表达了作者的观点,他认为只有懂得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人,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乐趣,而不需要被繁华世界所束缚。

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自由、宁静和追求内心满足的渴望。它鼓励人们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独立和淡泊的心态,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在的满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