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护栏网资料 > “堋八剌札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堋八剌札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堋八剌札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堋八剌札”出自宋代释绍昙的《偈颂一百零二首》。

“堋八剌札”全诗

《偈颂一百零二首》

宋代 释绍昙

索寞芝峰,赏元宵节。

佳宾到来,如何铺设。

能挑海底灯,细剪山头月。

东山瓦鼓歌,堋八剌札,不是知音向谁说。

《偈颂一百零二首》释绍昙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诗词:《偈颂一百零二首》

朝代:宋代

作者:释绍昙

诗意:

《偈颂一百零二首》是宋代释道士绍昙所作,描述了作者在芝峰寺度过寂寞的时光,欣赏元宵节的景象。诗中提到了迎接宾客的热闹场面,以及如何布置庆祝活动。作者感慨于能够参与海底灯的制作,以及剪纸山头月的精巧技艺。然而,尽管有这么多美好的事物,东山瓦鼓的歌声却无人欣赏,作者感到孤独而无所倾诉。

赏析:

《偈颂一百零二首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和寂寞心境。诗中的\"索寞芝峰\"传达了作者在芝峰寺的孤独感,也可能暗示了人生的寂寞与无奈。\"赏元宵节\"表明作者身处节日之中,但他的心情却并非完全愉悦,而是带着一丝思念和无奈。

诗中的\"佳宾到来,如何铺设\"表现了迎接客人的热闹场面,展示了热情好客的精神。这与\"能挑海底灯,细剪山头月\"形成鲜明对比,前者是对外界的热切期待和活力的展现,后者则是对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表达。这种反差营造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冲突,使诗词更具韵味。

\"东山瓦鼓歌,堋八剌札\"描绘了东山地区的瓦鼓节庆活动,但作者却感叹这美妙的歌声只是白白浪费,没有人能真正欣赏到。这种表达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,无论有多少美好事物,若没有能够分享的知音,都无法真正满足内心的渴望。

《偈颂一百零二首》通过对元宵节景象的描绘,以及对人生寂寞和无奈的感慨,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。这首诗词既有节日的喜庆和热闹,又蕴含了深沉的内心情感,使读者在欣赏其中的同时,也能深思人生的无常和孤独。